2005年12月9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司法所里的“空日子”
本报记者 史诗

  采访确实有个“时机”的问题,当记者来到慈溪市周巷司法所时,正是所里最“空”的时候。上午,调解员刚刚对几起纠纷进行了调解,这会儿所里静悄悄的,只有几名司法干部在处理台账。
  “正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,明天早上有3起纠纷要调解,调解室不够用还要腾出会议室,今天刚好是个空日子。”司法所张建军所长告诉记者,司法所参与调解的时机和时间其实是很有讲究的,调解一般都安排在上午,这样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一鼓作气让当事双方达成共识。星期天,司法所刚刚调解完一起医患纠纷,74岁的张某两天前因骨折到位于周巷镇的第三人民医院就诊,手术后突然出现血压不稳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司法所接到情况反映后马上介入,安定死者家属的情绪,用最短的时间调解成功。周巷是慈溪市的一个重镇,经济发达,随之带来的是各类纠纷也相对较多。今年这个所已经调解成功了140多起纠纷,几乎是每两天调解成功一起,有些调解下来的纠纷最终赔偿(补偿)的金额高达四五十万元。“这就是调解的优势了,许多责任一时无法明确或者耗时较长的纠纷,调解往往比法律裁决更受群众欢迎,几十万的调解赔偿款,如果上了法院,光诉讼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”
  周巷司法所里有不少“土专家”,有的擅长调解医患纠纷,有的对工伤事故纠纷的调解有一套经验,根据今年医患纠纷高发的现状,司法所还专门对这类纠纷进行了统计研究,并形成了调研文章。
  下午3点,调解员老干顶着寒风回来了,一进门就急匆匆地跑进所长办公室汇报:他正在处理的一起工伤赔偿纠纷,烫伤的工人因为伤势较重刚刚死亡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张所长马上拉着老干一起分析可能会出现的情况,决定在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后马上调解,他们准备先找企业负责人谈话,让企业方在调解时照顾死者家属的情绪,在经济补偿方面有所让步。
  这边刚刚说完事,电话又响了,镇政府通知,某村两村民发生争执闹到了镇政府,希望调解员马上下村了解情况。原本以为可以“空闲”一下的司法所又忙碌起来了。